外语培训网,让考试变简单,让口语更流利!

位置:外语培训网 > 英语学习网 > 考研英语学习网 >

考研英语阅读满分的技巧

资料整理:哈尔滨英语学校发布时间:2018-10-1898

考研英语阅读满分的技巧

考研英语对大部分考研的同学来说是复习之痛,努力了很久,考试成绩依然难以提高,究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人一直以来缺乏对英语考试深入系统的认知,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考研英语阅读满分的技巧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考研英语阅读满分的技巧

1)备选题型1 多项对应

本部门的内容是一篇总长度为450~550词基本框架的文章,试题内容为左右两栏,左侧一栏为5道标题题目,右侧一栏为7个选项。要求考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内容和左侧一栏中提供的信息从右侧一栏中的7个选项中选出对应的5项相关信息。

旨在考查考生掌握文章结构的能力。以及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逻辑联系等语篇、语段整体特征的理解,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整体和微观结构。

2)备选题型2 小标题

本部门的内容是一篇长度约450~550词的文章,前有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门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个概括句或小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缺处。

3)备选题型3 正误判定

本部门的内容是一篇长度约450~550词的文章后有与文章内容有关的5项陈述。要求考生在阅读后根据文章内容,判定各项陈述的内容是“准确”(True)仍是“错误”(False)。此类考题解题的依据,完全来自考生关于文章(语篇)整体结构和对选项结构或内容关系提示的捕获和掌握。

这一新题型的增设,使文章长度从传统阅读理解中的380词左右增加到500~550词,大大增加了阅读的总量。不管是备选题型1、2和3,解析题目的基础都是对于文章整体结构及其他相关基本特征的了解和把握,尤其是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区分出论点和论据,并能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脉络层次。

新题型更加凸起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亲密关系,由于在英语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有其表达上的评议规律和篇章结构上的层次铺排,所以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可以做到主题凸起、段落层次光鲜、行文天然流畅、衔接手法多样、文字连贯,在做此类阅读新题型时必定有所裨益,但愿对考生的学习有所匡助。

考研英语阅读做题技巧  

秘笈一:资料贵精不贵多

在资料的选择方面,首先,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要选择对真题全面细致剖析的辅导资料,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可以了解试题难度、出题角度、命题重点;其次,但真题的数量是有限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选择一些阅读资料进行练习,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这类辅导书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选择和真题文章同源的资料进行阅读训练,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对考研文章阅读能力的提升。文都专业老师何凯文老师推出的《考研英语阅读同源外刊时文精析》一书,作为考研英语的泛读材料,针对考研英语阅读来源,撷取了最新的66篇经典时文,包括文化、经济、商业、历史、教育、科技、人物等主题,并根据考研的要求将文章编写到了400到500字。

每篇文章后面均配上了单词的注释。何凯文老师通过带领同学们鲜读、热读经典时文,帮助大家深度剖析考研英语阅读的命题规律,指导大家彻底掌握考研英语的解题方法。总之,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备考良品!

秘笈二:掌握阅读技巧

想要提高考研英语阅读的正确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包括:记忆能力、阅读速度、理解程度等,这需要不间断地阅读训练,同时熟悉一些阅读技巧和做题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做阅读的时候,要先快速浏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第一遍重在快,不理解的地方直接跳过,然后开始做题,此时我们对文章的大意已经心中有数了,根据题目快速找到答案所在处,仔细阅读,反复推敲,直到选出正确答案。可以用直接法和排除法相结合选择答案。

秘笈三:步步为营

选出答案以后,对感觉把握不大或较难的题目,要结合上下文的逻辑来判断是否和答案有矛盾之处,一些细节题,推测题,判断题要在文章相关段落中找到根据,以做到确保无误。面对考研英语阅读,我们只有考虑周全、小心谨慎才能跳出出题人的陷阱,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技巧

词汇

词汇是基础,大纲词汇必须掌握。阅读中如果一句话中有一两个单词不认识,很可能导致这句话的意思搞错,甚至把整篇文章的主导思想搞错;如果问题选项中有单词不认识就更麻烦了。

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一开始做阅读练习的时候,错一大片,有时候甚至错一半,当时真是怕英语不过线,然后我痛定思痛,认真总结了阅读错的原因,我发现,是因为词汇关没过,文中一些单词不认识导致对文章关键句甚至作者的主体思想理解错误。其实之前我也把单词过了一两遍,但是忘得特别快,特别是一词多义,我只记住其最基本的意思,而记不住其他意思。

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攻克单词关,我花了十几天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我记东西很笨),几乎其它什么事也不做,就背单词。之前写错了,这20天背了两遍,后来每天花在单词上的时间明显缩短。

因为已经比较熟悉了,最后四五遍背下来把单词书背得滚瓜烂熟,真的是每个单词的每一种意思都知道,而且经过四五遍记忆之后,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忘了,因此两次重复的间隔周期可以延长,单词关算过了。不过刚开始这个背单词计划的时候,真是痛苦得抓墙,不过两遍之后,轻松多了,因为记不住的越来越少,本来就记住的印象也越深。

最后做往年真题的时候,近几年的真题阅读都是错1个或全对,考研时阅读就错了1个,错的那个争议也比较大,不可强求吧。更重要的是英语掌握了得当的方法,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数学和专业课上。

因此,要想阅读得高分,必须首先攻克单词。

阅读技巧

核心思想就是“分块阅读”。一篇阅读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是按顺序分布的。比如说一篇阅读有5段,第一问在第一段中找答案,第二问在第二段中找,以此类推,这就是所谓的“分块阅读法”,分块阅读的基础就是——题目是按顺序分块设置的。

至于如何在“块”中发现答案,要找的就是“同义替换”,下文中会有详细介绍。(当然诸如“这篇文章的题目应选什么?”的问题除外,需要结合整篇文章作答,不过这类问题很少)因此阅读的技巧和关键就在于“通过问题分解文章,缩小每次的阅读内容,各个击破”。切记不要一口气读完文章后将5个问题一齐作答,一来记不住文章的要点和细节,二来会中出题人的陷阱(干扰项其实就是在细节上做手脚),如偷梁换柱等。

考研英语阅读解题技巧

Tip 1 单词是根基,必须首先攻克

背考研英语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一,你可以买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考研词汇书,不必贪多,只要适合自己即可。其二,可以用百词斩、不背单词、扇贝等单词软件,在手机上设置学习内容和进度安排,每天坚持。其三,如果你是耐力和毅力比较好的学霸,那么你可以手动整理历年真题中完型和阅读的单词。此外,根据考点,整理单词的一词多意,词性转化、用法、搭配、派生词和近义词辨析等等。

背完一遍单词再做历年真题,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生词我们还可以利用软件里的生词本来标记单词,并添加自己的笔记,这样比手动整理快多了。至于背单词的方法,你可以躺着背、站着背、边吃边背、听语音背、看例句背、默背、大声背等等,只要能记住,怎么背都行。

Tip 2 精读一系列文章

所谓精读,即精确阅读。“精”,就是要把题目完全抛开,从标题到结尾,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单词,都要弄清楚是什么意思。要将文章中包含的所有单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彻底搞清楚,能够把所有句子的主干成分都找出来,对句子中的每个语法成分都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再对文章进行初步的翻译,然后对照解析,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这样每篇文章可能至少要花1-2小时才能读透。

精读的重点应该放在词汇与长难句这两大障碍的清除上,重点去识记文中的重点词汇(包含该词汇的词性、本义及引申义)与词组搭配。精读的目的在将自己的理解与参考译文进行核对,通过不断地对比和分析,提升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找到自己思维的误区,查漏补缺。

精读训练至少要坚持一个月。每天分析至少1篇文章,才能见到成效。如果觉得困难,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分析句型和句子成分,把生词查一查,整理笔记,联系上下文猜它的意思等。

Tip 3 立足考试大纲,磨练技巧

历年真题是考研备考的重要资料。任何模拟题都不及真题,只有真题能够在选材和出题思路上反映考研英语的命题方向。凡是参加过考研的同学,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那就是文中的单词都认识,句子意思也能顺下来,但就是不知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含义,即作者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是主观还是客观搞不清楚。归其原因,实际上是没有把握好文章的脉络,没有掌握阅读的思路,这里建议大家一定要熟悉考研英语的阅读题型,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及解题思路,从命题人出题的角度去熟悉题干和选项的特点。

Tip 4 扩大阅读面,强化英美文化常识

从历年阅读理解的选材上,我们可以发现所选文章涉及到经济类,文化类,社会类,科普类等热门话题,如果我们考生具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必然会对阅读理解的文章帮助很大。所以建议各位同学在基础阶段的复习中,在钻研真题的同时,再多阅读一些题源文章。

社会文化类文章主要有:Newsweek(新闻周刊),Time(时代周刊),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USA Today(今日美国),The Times (泰晤士报),The Guardian(卫报),(美国新闻在线)。

科普类文章主要来源于: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Science(科学杂志),New Scientists(新科学家),Discovery(探索杂志),Nature(自然)。商业经济类文章主要来源于: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杂志),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杂志)。

广州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4更新时间: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