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培训网,让考试变简单,让口语更流利!

位置:外语培训网 > 英语学习网 > 英语口语学习网 >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总结

资料整理:广州思贝奇英语发布时间:2018-08-1635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总结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耐心细心有恒心。并且口语和笔试并非相互脱节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总结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总结

一、注意训练发音,做好示范和矫正

笔者认为,首先对教师自身素质水平要有所要求。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他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教学成果的高低。而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身有意识地提高。

因此,教师要有学习的心态,不断去提升自己。教师要去辨别和发现孩子们存在的一些英语应用问题,比如句式,比如最基本的发音。

教师要严把语音关。特别是初学阶段,一旦定型,后期再矫正就有些难度了,所以一开始,教师比较好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于发音不太好的学生,要指出他具体的发音问题,让他再练习,直至通过为止。

例如,O的发音很多学生的嘴型不够夸张,摩擦音也是学生发音的软肋。我们要根据情况对症下药,音标就好比汉字的拼音,马虎不得,尤其对于闽南一带的学生,因为他们由于口音的问题,同样在英语发音上也存在明显问题。英语老师先帮助学生把发音的功课做足了,这样,可以为他们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中西方文化意识

毕竟英语是门外语,发源于异域,成熟于外域,与一门语言伴随而来的是他生源地的文化,因此,要很好地运用语言这个交际工具,避免产生歧义,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表达习惯等也是渗透着该国文化的,汉语式的英语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所以,我们需要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时,花心思顺便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对学生进行介绍。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定的文化母体,以及特有的文化观念等。我通常会播放一些英语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来加深印象,并且,在介绍到相关的背后有关联到外国文化的句子,也会向学生介绍。

简单的例子有:当外国友人赞美你时,我们的回答通常都是感谢为先,因为外国的文化推崇的是自信大方。这点就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谦逊内敛的民族性格,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答题,很容易在这种题目上因为运用中式思维而错选。

三、培养学习信心,引发口语表达欲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材施教。课堂上通常性格外向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迅速,能迅速融入课堂积极表达自己。对于性格较内敛的孩子,我们可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各抒己见。至于他们的回答,是否答得很好,教师都要认真倾听,适当给予肯定,当他们有了自信心,他们的下一次发言就会更自然更流畅了。

那么,要做到让学生有发言的欲望我们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选取的话题不能太天马行空,比较好贴近现实生活,让能迅速想到学生表达的内容,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课上,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设计的话题,合理拓展,熟练把握提问的时机进行发问。

例如,教材是关于地球环境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发问:What did you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介绍到运动,我们可以大谈特谈各自平时喜欢的运动;说到旅游,可以谈你去过的令你印象深刻的城市……

这类的发问也很方便做课堂导入,而且很多人都能说上一句两句,气氛是相互带动而产生的,久而久之,当它成为你课堂的一种习惯和风格,你的学生也会渐渐开始锻炼自己去适应用英语表达想法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为了纠错而干扰他们的回答,这样会影响他们的表达欲望,想要帮助他们提升,可以在落座后耐心指出。

四、利用现代媒介,扩大语言储备量

就算你发音标准,深知外域文化,并且积极自信,乐于表达,但你也不一定都能脱口而出,因为这需要他们有大量的语言储备作为基础。就像你汉字写得再漂亮,读得再准,你也不一定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做出色的演讲,因为这背后需要大量的词汇,句式,知识储备的支撑。

而且,双语的转换能力要求更高。针对扩大学生的语言储备量,我们该如何着手?个人认为,输入量要从多途径入手,听、说、读、写样样不能少。幸好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他为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资源和便利。

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我们把握好有限的时间,多向学生灌输知识,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并且教师要做到自由顺畅地切换英汉,在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地用英语表达。此外,运用多媒体和远程技术为学生提供教学平台,用丰富的资源充实学生。

让他们尝试听外语广播,观看英语电影,搜索资料组织英语角,学英文歌等等。例如,我给学生每周欣赏一次外国电影,他们会对真人动画类的电影很感兴趣的,给他们每个月学一首英文歌,有时带他们看新概念英语视频学新概念英语,给他们开有趣的纪录片等等……总之,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推动量变到质变的突破的实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课题

一、熟悉教材、设置语言环境

很多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备课的时间花在课文语言点的解释和试卷分析上,遇到口语训练就草草了事。事实上口语训练的备课要求更高,更需要精心细致的准备。教

师首先自身要有过硬的口语基本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要熟悉英语国家的习俗,博闻强识,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快速应变的技巧以及对待学生的足够的热情和耐心。第二,教师要认真备新教材,掌握新教材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的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灵活地设置语境,使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教师要备好口语训练的活动形式,尽可能使活动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电脑、录像、幻灯等,为学生提供视、听、说全息语言课堂,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另外,教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也是口语训练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口语训练中师生的配合是否默契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要不时地给不同特点的学生发挥长处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其它学生身上得到启示,克服自己的不足。

二、分组活动,活化内容

语言学家认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坚持多开展小组口语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和焦虑感,做到畅所欲言。活动结构可以分两人组、多人组、男女组、正反方组等等,内容上可以结合教材或社会热点(如北京申办奥运会等)展开讨论或自由辩论。

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谈得尽兴、听得过瘾,还可使课堂交际更加活跃、真实、自然。小组讨论中,可以是“舌战”型,也可以是“出谋划策”型,等等,注意变换方式和精选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小组活动也可采用角色扮演、故事复述、“记者”采访、画面解说、即兴演讲等形式。小组发言中,可安排或推举一名“主席”或纠错人负责记录和指出错误,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突出环境,营造氛围

长期以来,教师多注重的是营造课堂小环境方面,如背诵课文、朗读比赛等。加之受到母语环境的包围,这样的活动往往只是在课堂上昙花一现,学生的口语能力很难有效发展。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开辟英语活动周、英语角、英语广播等。

同时,还可尽量活化教材,开展各种趣味活动。中学英语教材中,编排了不同类型的名著名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反之,如果仅是就课论课,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结合课本中的戏剧,鼓励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并在学生中产生评委就其表演进行颁奖和评价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提台词、编动作、借道具,相互切磋、精诚合作、争先恐后、全员参与,美育得以有机渗透,英语交际氛围给予自然营造。多给学生举办英美习俗、文化差异等专题讲座,学生听得投入就“What to do” 询问老师或开展小组活动。类似口语活动的开展,学生听说能力给予培养的同时,生活经验得以充实,可谓一箭双雕。

学习课本材料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复述、改编、续编等口语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讨论。口语有效锻炼的同时,创造力也得以充分培养。为避免打断学生思维的连贯性,除了明显的语义错误需要及时纠正,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说完之后再适度纠错。纠错中应注意礼貌策略,重视学生的参与热情,善于捕捉表达中的闪光点,避免挫伤学生说的欲望。

四、坚持进行口语测试

坚持进行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坚持在期中、期末和毕业考中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口 语测试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形式:(1)朗读短文或表演对话。

这一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课外进行大量朗读 ,训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形成语感。(2)限制性情景反应, 即教师向考生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情景,要求学生使用一定的语言结构或日常用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在这一形式中学生可将课文对话中学过的有用材料进行活学活用。(3)看图说话。

既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检测他们的想象力。(4)复述。能考核学生的 口头概括能力和重新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5)口头作文。这属于有一定难度的口试形式,适合于水平较高 的学生。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及组织能力,还要根据体裁、角色考虑陈述时语言的贴切性。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教案

一、转变自己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为一个语言教师,你如何看待语言,你就会怎样教语言。有时教师的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Williams & Burden,1997)。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传统课堂上以老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是课堂,一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讲得多,学生必然就“讲”得少。一位外国教学老师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中学生生活在非英语交际环境中,英语课堂是他们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要场地,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应设法创造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巩固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另外,在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应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果学生英语基础差,听不懂,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录像、电影等,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优秀的外语教师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打消其开口讲英语时的顾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轻松地投入语言交际中。

二、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

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 go 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再比如,中国人与朋友道别时,经常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语。

一些喜欢用母语思维的英语学习者不了解英美人士常常微微一笑并做个表示再见的手势,他们会习惯地说成“Go slowly.”“Walk slowly.”或“Ride slowly.”。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三、分小组活动,是提高口语课堂教学的可行途径

语言学家Brumfit指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多开展小组活动,能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做到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

例如前面提到的50人的大班,把他们分成11个小组,每组5人,15分钟之内每人都有机会说3分钟。这样的小组活动就能解决人数多,时间少的矛盾,高效率地利用了课堂时间,也能营造一个大家都来讲英语的氛围,让学生谈得尽兴、听得过瘾,使课堂变得真实自然。事实上,学生有要开口讲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怕“出丑”。

而且在小组交谈中,面对的不是知识和能力处于优势的老师,而只是几个与自己水平相差无几的同学,气氛不紧张,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进行交流了。除了课堂上指导学生外,课后比较好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随时找、问些口语学习方面的问题。翻译要相当精密、符合语法。让学生在掌握大量词汇的基础上,讲究翻译技巧,循序渐进,我们应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经验。

课后自由交谈,可纠正读音,也可让学生准备些话题,营造一个语言环境,多说多讲,尽量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组织英语教学游戏

英语教学游戏是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统一体,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愉快身心,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最终形成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心理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英语口语教学游戏,如“猜一猜”、“问一问”、“比一比”、“悄悄话”、“捎口信”等,营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说英语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一、通过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比较,设计日常口语会话情景,训练日常口语会话

学生要熟练掌握日常口语会话,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际目的。如怎样表示想与陌生人交谈;怎样表示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怎样问路与指路;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怎样处理电话;怎样抱怨与安慰别人;如何购物、求医、求学,节假日或旅游时的交际范围有哪些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好多学生不知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在基础会话单元教学过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通过中西方语言差异比较,把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句列在黑板上,然后将学生分组,自己设计情景,组织会话,并进行反复实践,使学生对语言逐步加深印象。

二、通过对日常生活题材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讨论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课堂和课外的讨论活动,适时地引导学生广泛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题材进行会话,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知识面。此类话题涉及邻里关系、购物、运动与健康、家庭生活、抽烟与疾病、教育与发展、少年犯罪等等。

在讨论这样的题材时,有时是全班一起讨论,有时是每组负责讨论一个问题,然后面向全班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是各小组将各自讨论的结果作对比,分析总结异同,并且学生即兴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在讨论某一问题时,要求每个发言者不能只顾自己说自己的,而是要针对前一个人的发言作出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使每位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学间相互学习和逐步领会驾驭语言的要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及驾驭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对热点话题辩论,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

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是口语教学的比较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作长篇论述的能力。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需要口语输出时,讲的多是零星片语,而形不成有序的逻辑主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与想象这方面的训练,不知道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剖析。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会话题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如在组织讨论“WhatisHappiness?”时,笔者引导学生先做横向讨论,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中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大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单身汉的幸福观是什么?年轻夫妇的幸福观是什么?老年人的幸福观是什么?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是什么?这时可引用爱尔兰著名诗人叶慈的话来总结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我们终生的幸福取决于我们选择困难的难度。

再从纵向来讲,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幸福观。笔者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成长阶段寻找例子,或从身边其他人不同的成长阶段发掘例子等。第三,从逆向讲,幸福不应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

对幸福的追求中,饱含渴望的过程更为重要。如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年轻人涌向深圳寻求机会,梦想着做出一番成就。经过几年奋斗才发现自己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企业家或老板,有人可能会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这时是退却还是失望?不,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即使你不能达到希望的顶层,但你同样可以享受生活,享受现代科学给你带来的乐趣。最后,进一步深化讨论的主体,得出获得幸福的关键是保持心理平衡,并分析、阐释这一观点。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和讨论,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口语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辨、分析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口语课的后期阶段还采用演讲、辩论或二者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如对老师布置的题材,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准备两分钟,然后上台做即兴演讲,演讲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质疑,此举引发出热烈的辩论。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倾听能力。

有时,还采用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定好辩论的话题,确定正方与反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再综合对比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推理、如何识别与利用不同的资料为自己服务,而且知道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广州勤学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36336号-4更新时间:2022-11-03